温哥华市的房价和收入比严重不对等,而且差距比去年同期继续拉大。报告还指出一个令人关注的新现象,城市郊外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也在迅速增大。其中北温区、三角洲和兰里镇(Langley Township)的可负担程度降幅最多,年度下降分别为38%、31%和29%。报告显示,温哥华远郊的斯阔米什市(Squamish)和米逊市(Mission),以及维多利亚郊外的橡树湾(Oak Bay)市,房屋可负担性也迅速降低。米逊、阿博兹福德(Abbotsford)、枫树岭(Maple Ridge)以及维多利亚地区的悉尼(Sidney)的降幅分别为24%、23%、23%和17%。斯阔米什和米逊分别位于温哥华的北部和东南远郊,距温哥华超过60公里。温哥华市房屋可负担程度的降幅反而仅为3%。另外,房屋可负担程度有所微升的城市只有列治文和白石镇,升幅均为1%。
根据报告,温哥华远郊地区的房价也并非全线疯涨,也有少数几个价格洼地,比如BC省东南内陆的城市奇里瓦克(chilliwack)和维多利亚以西的小城苏克(Sooke)。这两处的房子与居民收入中位数相比,还不算太离谱。但是,这两个城市距离温哥华和维多利亚相当遥远,驾车单程要1多小时10分钟和50分钟。这意味着在这里买房却在市区工作的人,除了每天花费两个三小时在路上奔波以外,还要将每月24%-35%的收入用于汽油、停车等交通费用。报告统计显示,就所有房屋类型而言,房贷收入比率最高的是西温,为191.8%;最低为兰里,房贷收入比率为18.4%。此外,外国买家税的降温作用在高端楼市中比较明显,该税推行后的第8个月,400万元以上的房屋(主要是独立屋)交易量降低68%。而50万以下(主要为公寓)的交易量仅下降38%。
温哥华涟漪效应明显 周边城市房价全线上涨
报告说,温哥华市可负担房屋危机对周边地区的涟漪效应(ripple effect),影响了菲沙河谷多座城市,乃至BC省东南内陆。而涟漪的中心,温哥华市的房价不出意外仍在迅猛增长,一年之内涨了30%,目前独立房均价228万。华人聚居的列治文市和本拿比市,房价在过去的一年分别增长了31%和28%,目前独立房均价分别是67万和160万。《乔治亚海峡报》(The Georgia Straight)的报道也称,可负担房屋危机问题正从温哥华市迅速向远郊蔓延,目前,大温地区的远郊仍然有100万加元以下的独立房,但是留给买家的时间可能不多了。菲沙河南岸的三角洲市,独立房的均价是96万加元。这比一年前增加了32%。同一时期,东南郊的兰里市房价也增长了32%,目前独立房均价是71.5万。再远一些的枫树岭市,房价增长了25%,目前独立房均价70万。继续向东南前进,阿博兹福德的房价增长了30%,目前独立房均价61.5万。而美加边境的白石市,房价增长尤为疯狂,一年上升了43%,目前独立房均价143.75万。菲沙河南岸奇里瓦克的房价还比较适中,目前独立房均价48.1万。但这与一年前相比,也上涨了19%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